“苏超”赛场的热浪,仿佛能够蒸发即将降临的雨水,但上周六在淮安市体育中心赛后的一个瞬间,却如同一股清泉般沁人心脾。南京的球迷们在看台后仔细地清理着垃圾,一句“这是球迷的基本素质”让无数屏幕前的网友为之动容。就连央视也对此点赞称道:“带走垃圾,留下快乐!”南京球迷的这份自觉,彰显了他们的风采。
这一情景并非个例。在扬州与泰州的比赛中,无论哪方进球,看台上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不分主客。5月31日,在常州与扬州的较量中,赛后的更衣室里出现了一张照片刷屏的“彩蛋”。扬州队员离场时带走了一切疲惫,留下的却是绝对的整洁!座椅归位,垃圾无踪,仿佛这里从未有人来过。这份无声的体面,是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教养,也是对对手和城市最深的敬意。
如今,“苏超”已经成为江苏人的世界杯。在这里,城市的比拼是全方位的,既有格局的广阔,又有玩梗的热闹,还有文旅的竞争。但在这其中,最核心、最不能妥协的较量永远是文明观赛、理性玩梗。在绿茵场上,球员们的拼抢是120%的专注,而在看台上,观众们的分寸则需要拿出1000%的自觉。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造梗大赛”中,各种梗层出不穷,“散装江苏”更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二维码般的文化现象始终被框定在文明的边界之内。在这里,无论“刀光剑影”如何激烈,大家始终谨守规矩。地域间的玩笑和调侃充满力量,但绝不停留在伤害和恶意之上。无论是轻松幽默的玩梗,还是为城市加油的呐喊,都透露出骨子里的温情和情感共鸣。
长期的“散装”磨合让江苏人形成了文明节奏的默契。在线上,各种梗的交锋你来我往、互有攻防,但大家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江苏版的“打是亲骂是爱”,在相互的挑战和嬉笑中展现出深厚的情感纽带。
6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散装”与“整装”》深入解析了江苏的魅力所在。文章指出,“散装”是各自为战、拼优势、拼特色的体现,而“整装”则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江苏人无论是平日里互相开涮的轻松还是关键时刻整齐划一的认真都展示了他们与经济大省身份相匹配的文明高度。
无论是线上理性玩梗的热闹还是线下文明观赛的沉静都展现了江苏人的深沉情感和文明风范。胜利时我们欣然鼓掌共享荣耀失败时我们依然保持风度致敬拼搏。因为我们都深知每个人都是这场盛事的参与者城市形象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更是文明江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这场关于文明的较量中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从你捡起的一片纸屑到我做出的一个掌声再到他整理的一个座椅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汇聚成照亮“苏超”赛场、照亮整个江苏的文明之光。当竞技精神遇上全民共识这份力量足以让绿茵场映照出城市最动人的品格。
比赛总有终场哨声响起的时候但文明的风采永不落幕。我们在绿茵场上争高低在文明的高地上我们永远保持热爱并肩第一!这就是“苏大强”最硬核的实力所在在球场上的竞技之外我们始终保持着对文明的追求和热爱!